返回首页

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

   我1985年出国,1996年回来的。当时也是比较简单的想法,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强的,公共治理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样系统地进 行研究,能够去把知识理念跟中国自己摸索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改善中国公共治理,希望可以在中国国内开展MBA教育和公共治理研究。

   如果说原来中国的海外学子和全世界华人是如涓涓溪流的人才,那么现在的海外人才已经变成滚滚洪流。我想借这个机会说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们当时出去的时候信息不对称,我们对海外的学校的情况以及我们回国后能做什么都不了解。当时有一点比较客观,那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敢于探索,即使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也敢于憧憬未来,我们有着“敢于去闯”的精神。

   现在留学人员的信息是非常对称的,坦率讲生活条件有很大的差别。很多海归来找我咨询,我感觉他们对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更强,他们提到更多的是风险规避 性。但是梦想跟不确定性是密切结合,怎么样让我们新一代留学人员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去面对不确定性,敢于去冒一定的风险,这是第一个我们需要 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海外留学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正常的学习方式,或者学习的一个选项。在回国服务的领域上, 各个时期的留学回国人员则有着很大的差别。早期的留学生在学术界比较多,而现在的留学生更多的是进入商界。但是请大家关注公共领域,我们这一代在海外学习 公共管理的留学生,回国后有很多进入公共领域。我在高校工作跟海外公共管理的院校联系很多,我们现在有很多在国外学习公共管理的留学生,回国以后有志于在 政府部门从事公共管理,但是他进不去,因为他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及层层的考核和筛选。当年容闳在出国留学8年后回国,他原来也是想可以在政府部门发挥更大 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他更多是从事商业的,后来李鸿章给他了一个五品官。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学了公共管理的学子,他们希望能回来改善中国公共治 理做出贡献,但是他们目前渠道不通。我希望社会各方面能够一起来推动这件事情,来使我们在海外的留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政府领域的工作。

   最后,我希望给欧美同学会提一点建议。在全球化时代下,海外留学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出去留学了,另一方面有很多国外的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清 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2007年开始就有英文的硕士项目,每年招收大量海外留学生。他们在中国来学习就像我们当初出去学习一样,我现在想欧美同学可不可以 吸收这些国际学生加入欧美同学会。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欧美同学会的服务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同时在他们回国以后,在他们所在的国家也建立欧美同学会的服务, 这样的话能使得我们交流更加充分。

  当年容闳在体制外,非常想为国家做贡献。150多年以后,我们的留学生特别是中年留学人员也希望进入政府,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如何对我国的人才使用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发挥留学生参政议政的作用,这是个特别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