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图: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苗绿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与《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的著者之一苗绿博士,在欧 美同学会100周年北京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与很多新生代海归畅谈了新一代青年海归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创新创业,谈到了一个主 题:新生代中国海归的传承与开创。苗绿指出:“因为一百多年前欧美同学会成立,150多年前中国第一批海归出国留学,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了中国 海归在历史坐标上所独具的意义。时光荏苒,海归的传承与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

  一、给新生代海归更多展示的机会  为新海归创业提供历史新契机

   苗绿在畅谈中谈到:2000年以后,中国80后、90后新生代青年海归,又踏着父辈海归的求学足迹,奔赴世界各地求学发展,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社会的新知 识、新理论、新学术成果,到今天这一代新海归回国发展,可以说很多新海归,做出了自己在新生代海归的表率作用,做出了自己一些成绩。

   苗绿认为“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海归是有一个机会,需要出来跟大家讲一讲,说说我们做了什么,能与大家分享什么,是到这样的时候了”。面对一些创业时间不 长,对比一些“老海归”创业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新生代海归来说,苗绿认为:应该给这些青年海归一些“集体亮相的机会”,希望从他们身上,了解他们回国创业 的特点,能让大家共同分享些值得分享的东西。因为现在对于新生代海归来说——是个最好的回国创业时代。

  改革开放 以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去的海归是绝对的精英,因为数量非常少。2000年左右每年回来的海归大约只有两万人。2012年每年回来的海归是27万,出去 的是40多万,相信这个数量会翻倍的增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新生代海归回国创业,也会遇到诸如创新、创业领域的一定竞争现象的出现。但目前来说,新 生代海归回国创业的环境正在不断得到改善,国家提出的“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等,都为新生代海归创业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上的扶持与保障。面对越来越 激烈的“大数据时代”,通晓国际背景,通晓西方语言的新海归,是一个创业的最好契机。

  二、理性认知新生代海归创业特点  定位新海归创业模式与思路

   在谈到新生代海归的优势时,应该看到他们的“劣势”。苗绿认为:“新生代海归出去好像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去的海归不一样。他们那时候出去很艰苦的, 很多人都是打工,刷盘子,现在的海归家庭背景更好,他们做的事情更多是跟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就是第一份工作,为了生存不是很明显。所以很多人进了投资 行业,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海归,大多数海归的第一志愿,很多都是去金融行业,所以他们懂得怎么去融资”。

  苗绿从 学术界的角度,分析了海归的界别。她认为:“海归大致分成五代纪,这五代纪是按照对中国社会责任感与贡献划分的。第一种,拯救中国。第二种,解放以后建设 中国。第三,改革开放以后创业中国。第四种、在创业中国时,我们可以说新海归也创造了“创业海归体”;第五种、我们从西方引进了更多的技术模式,商业模 式,创新创业模式,但是新生代海归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引进了很多‘社会建设模式’,很多NGO,很多创业企业是我们新生代海归在其中”。

   苗绿认为:“海归在任何时代都是帮助中国走向世界的。可能过去海归做的事情,很多是在学习和模仿国外的模式,包括我们知道的互联网模式。但是今天,很多 中国的海归在结合本土的国情的情况下,做出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自己的一些商业模式,商业方法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天很多海归做了一些事情,其实国外也有这样 的事,这是中国新生代海归的一大特点,在未来我想这个趋势会更加的明显”。

  三、创新中国海归创业智库  为学术与政府提供建言献策 履行传承与开创使命

   新生代海归的另两大特点,苗绿指出:(一)、“海归有留学经历以后,他们的思想更开放,更重视法治建设,思维更缜密”。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新生代海归 回国创业,也离不开与本土文化与人文相结合;(二)、中国海归对中国的改变是从制度到文化层面,海归本身有民族性概念与全球化概念。

   苗绿博士结合自身回国创业发展的心得,指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是海归创业智库,我们每年出版中国海归蓝皮书和报告。之前我们做很多对海归的研究, 很多都是对资深海归这个群体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的研究和调研,也对政府进行了建言献策。在未来我们这样以海归为研究主体的智库,也会更多的研究新海归的代表 或者是新生代海归,他们的一些想法或者是对他们进行更多的探讨,这也是未来我们一个方向。我想这也是中国未来海归传承与开创的一个希望,因为所有的故事, 最终的讲述一定是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