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

李曙光: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我主要想讲几个观点。第一,我感觉大学的使命主要是培养人才,它的中心工作也是培养人才。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觉得这个挑战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现在的教育不是封闭式的,包括国外的大学你不得不跟他比较。

第二,现在市场化对于整个社会,对知识体系和知识基础的冲击是非常大的,现在市场化使得新的知识,使得很多制度,包括整个社会的体制具有趋同性。特别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原来好像各个国家的特色都比较鲜明,现在即便法律制度,很多国家都非常趋同化,美国有了法律制度,中国现在也在学。美国有了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中国现在也基本上一样了,所以市场化对于基础知识和经济的趋同性是非常大的。

第三,通讯业、信息产业以及金融的发展,对教育的冲击也是非常大。大量的知识量、信息量、大量知识的更新,使这个社会变化的节奏非常快。高等教育有点不知所措。有些传统的教育领域还在走,虽然我们肯定很多新的领域出来了,我们现在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不适应的状态,对教育管理者,对人才的培养主体事实上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当然,现在教育界有很多的回应,包括越来越强调知识的共同性,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开放,到其他的大学学习,包括课程互认、学分互认,我们看到国际上最好的公开课,他们的视频我们在网上都可以找到,这可以应对我们目前人才不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部分需要。整个市场化的力量在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教育应该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现在学校里不同的学科有很大的差异,理工科、社会人文科学差异很大。中国的大学算是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校,特别是我们的法律人才,我们觉得我们法律的培养,原来的定位,包括培养的目标,以及我们培养体制原本就有问题。很多社会科学,注重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生。研究生阶段你就定应用型还是学术型的,我们现在大量研究生都是应用型的,但是我们以前大量定位是定在学术型。像法律,本科就学法律,这也有很大的问题。我们高中生刚到大学该学法院,他怎么学得懂,目前学法律的在校生达到40万,这样的学生学完了如何到职业市场上?法律教育实际上是一个职业教育,它不是素质,也不是一般的教育。我觉得我们现在实际上像法学教育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教育目前遇到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我感觉法学教育,研究生这一块的教育更重要一点,本科生教育应该回归到素质教育。如果你在本科阶段有一个很好的素质教育,比如经济学位、会计学位、计算机学位或者东方文学的学位,你再学,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再读法律,可能社会应对挑战价值更大一些。中国目前很多教育的设置,也跟原初一些顶层教育设计是相关的。但是你要把法学本科取消是多么的困难。我们到了法学研究生阶段,就有所谓的法学的学术硕士和法律非法学的法律硕士,搞得很多品种,人为的把教育搞乱了。

因此,下一步我觉得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如何更多面对市场,让他们进入到市场更好跟市场对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还有上一阶段谈到国际化的问题,实际上国际化走出去的战略是非常缺乏法律人才的。我们现在大量企业走出去,遇到的文化问题,或者是当地一些环境的问题都能克服,需要非常高端的法律人才帮助这些企业,恰巧我们这一块缺的非常多。我们海外回来的,他们有一些可能对国外法律比较熟,对国内法律不是很熟。因此,如何使我们国内人才和国际人才,能够在目前这样一个市场化、制度都比较趋同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对接,对我们教育界是非常大的挑战。

王伯庆:

但是还有困难,我家在四川,成都附近的大学,看来看去都差不多。我们以为自己很国际化,但是真正国际化你的就是原住民。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很国际化的社区下面,找到一些国际化的培养方法,不知道其他各位嘉宾有没有这方面的建议可以谈谈,对中国来说不像新加坡这样高度国际化的城市。

李曙光:

我们政法大学比较好的例子,我们两个校区,昌平是比较远离北京的,研究生院在城里面北三环,是最热闹的大学城。我们对大学城有不同的理解,海淀区这一块资源非常多,很容易去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这些学校听课,或者跨校,我们已经在这些大学搞跨校的合作。对于大学城要看怎么理解,相对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因为各个学校的课程和导师不一样。把大学城搁在非常远的地方是有问题的。

学生如何国际化?是现在教育部直属的院校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我们学校国际化有几个途径。第一个,我们公派研究生,我们每年都派出一批联合培养的博士和硕士。我们研究生已经七千多了,我们每年大概有几百人要出去。但我们公派这一块一般发展不到这上面。我们现在跟中欧和欧盟搞中欧法学院,这是目前中国和欧盟之间最高端法学方面的合作。所有的课程都是由双方共同商议的,欧方会派很多的教授,大概欧盟14所大学的教授过来讲座,有少部分中国的教授过来讲课,这给学生带来一个很好的国际化的资源,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做了五年了。另外,我们现在在跟很多大学进行包括项目的合作,我们最近商学院在搞法商管理,具有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培养,跟加拿大易纬商学院和哈佛大学刚刚进行合作,这些我们也在通过一些课程和项目进行推进。

吴晓波:

可以说两个资本途径,一个是网络化。现在在中国,基本上每个小县城都可以上网,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最好的教育资源,可以看得到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的课题,这是很重要。第二个我觉得更重要,要鼓励、支持民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