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珏

【陈珏】:我是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陈珏,我在软通IT这一部门工作。听到刘教授讲了一个趋势,我们想到讲的几乎都是与医院有关系,但是WHO曾经有一个说法:一个人一生之中跟医院真正打交道的大概是一生之中时间的3-5%,几乎都是最后3年,打完交道也就不大出得来了。那我们先想想95%,我们的医院将来的趋势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

【刘远立】: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因为我们从事的职业叫公共卫生服务,我们跟医学院有很大不同。医学院它关心的是个体,是人得了病以后怎么办,我们更多关心的是人群预防,我们怎么样保证我们的健康能够维持和促进。所以刚才陈珏的这个问题是我这个专业里恰恰要解决的。

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公共卫生领域现在正在面临第三次革命的挑战,卫生领域第二次革命是传染病,基本上通过疫苗等手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当然,我们国家是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双重挑战,因为随着我们人口流动加大、生活方式接触密度加大等等,我们新发传染病难以避免,因为病毒细菌它也在演化。我们有一些多重耐药性的结核病是全世界最严重的,所以传染病这个问题仍然严重,那我今天把这个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放在一边先不说,我要说的是现在影响中国人民群众最重要的是慢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80%以上的死亡是由这个造成的,包括心血管、肿瘤等等。

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有几个很重要的特点:第一个,它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旦得了病以后病程会比较长一点,病人的痛苦比较大,治疗起来也很麻烦,成本也非常昂贵。但是我们公共卫生现在有非常明确和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因为什么?大量的慢性病与我们人的行为是有关的,与我们吃什么,我们要不要经常的运动等等,这就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确实有我们天生的一些劣势,最近有一些学者研究我们有饥饿基因,就是我们祖辈们的生存能力很强,经历了大饥荒都能存活下来,使得我们人体代谢功能很强,就是我们能够把吃的东西里面的营养成份迅速的吸取。这本来是个好事,那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吃得东西太多了,那我们这个优势就变成了劣势,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得这些慢性疾病,这就是一个最大的挑战。这些没有发病的时候,我们怎么样让我们每一个老百姓所生活的环境、生活方式能够发生健康的变化,这是一个最大的课题。这个课题不光是我们专业人员要做,政府也要倡导,最重要的是我们民间,是我们个人。当然,我们这个领域里面最知名的专家,也是实践的践行者,是我们的韩小红董事长,她也可以做补充。

我曾经在2008年出版了一本书叫《构建全民健康社会》,我认为构建全民健康社会有三大要素或者有三大支柱:第一个是覆盖全民的医疗保健体系,这是我们医改要做的,就是人生了病还是要有一群人帮助他的。而且我要修正一下刚才陈珏的提问,不是3%的时间在医院里面就不重要了,因为有些小伤小病如果不及时的科学的诊治也可以拖成大病。第二个重要的支柱是蓬勃发展的健康产业,我们要提供维护健康、修复健康新的技术和新的办法。第三个是广泛普及的全民健康文化,就是让我们联合生产者每一个人都参与这个健康活动。这就是三大支柱。 这个理念我们提出来以后,我们一直想找一个地方怎么样把理念变成现实。在汶川重建的过程中,它的县委书记、县长我们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在潜移默化当中也被我们洗了脑。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健康城市”这个运动,世界卫生组织也有“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国际上也有一整套“健康城市标准”。就是你怎么能称你这个城市是健康城市,它有一系列的标准,我们国家也有卫生城市的标准,但是世界上还没有明确“健康农村标准”,也没有“健康农村联盟”,也没有“健康农村运动”,那我认为这个现象将由汶川来改变。为什么我会有信心这么说?因为我们刚刚接到了国务院标准委员会给我们的任务,我将在汶川创建一套“全民健康县示范标准”,就是今后怎么样叫做“全民健康县”这个标准将由我们花一年左右的确时间在汶川摸索出来。明年的10月份将是一个验收会,我希望大家关注这个事,有机会到汶川来看。当然,汶川是很特殊,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厚爱,他们的政府也想打造一个新的汶川,不仅仅是表面繁荣的汶川,更是一个健康的汶川,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去帮助它制定一套标准,让每个县都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学习。